同行千里 只為一笑
自閉症的症狀
自閉症的症狀
大部分的自閉症症狀都會在大約18個月開始出現,但有部分個案的症狀要在複雜的社交環境下才能被觀察,所以有機會到小學時期才被發現。患有自閉症人仕通常有社交,情感或溝通上的缺陷。有可能不斷重複相同行為,當你去嘗試去改變或阻止他們的行為,有可能引來激烈的反應,例如發脾氣,打人,尖叫等等。除此之外,他們亦有可能面對不同學習障礙,例如不專心上課,離位,迴避老師眼神,不會模仿他人行為。
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子女有出現以下問題,應及早求助:
- 不會指著物件表示興趣(例如,不會指著認識的人,卡通人物)
- 當他人指著物件時,不會專注於該物件
- 有困難理解他人感受,覺得與他人交談很麻煩,無法談論自己的感受
- 避免眼神接觸,想一個人獨處
- 似乎沒有意識到人們討論他們
- 對他人很感興趣,但不知道怎麼打開話題或一起玩
- 重複單詞或短語,或者用單詞或短語來代替正常句子
- 使用不尋常的詞或動作表達自己的需要或感受
- 不玩“假想”遊戲(例如,不假裝“餵”動物/扮超人)
- 重複動作
- 不能接受規律改變(例如:8號風球不用上學)
- 有對氣味,味道,外觀,手感,或聲音有不尋常反應
- 失去曾經擁有的技能(例如:不再使用言語)

自閉症發病率?
自閉症譜系障礙(ASD)發生在所有種族,民族和社會經濟群體,而男生患病比女生高出 4.5 倍。 在短短 10 年期間,發現自閉症的個案由 每 150 人有一個 增加至 每 68 人有一個。而在香港,發現自閉症的個案大約每 100 人 有一人患有自閉症。雖然由 2010 至 2012 期間,自閉症個案發病率並沒有上升,但根據 ADDM 的報告,認為發病率不會再提升是言之尚早的事。以下是從美國 CDC 網站截取的圖表,反映 2000 – 2012 年間的數字。
https://www.cdc.gov/ncbddd/autism/data.html

風險因素
自閉症發病率的增長有以下可能性:
- 對診斷自閉症有更廣泛的定義
- 對診斷有更深認識
- 臨床醫生對診斷更加敏銳,能夠察覺新的行為表徵
- 人口正不斷增加
自閉症幼兒四大早期特徵
很多家長都擔心,自己的子女是否為自閉症。當然,我們會鼓勵家長如有疑問,應及早尋求評估。在等待評估前,家長可用下列圖表作參考, 看看孩童是否需要作自閉症評估。請緊記,及早評估,才能把握黃金期,讓子女及早得到治療。
雖然每個兒童都有不同的自閉症病徵,但主要受影響的範圍包括:
語言缺陷及溝通能力
社交能力及社交互動障礙
認知及適應能力發展不良
有限、重覆及固執性的行為及興趣
語言缺陷及溝通能力
家長可留意子女的說話能力,專家指出,在16個月時一般兒童能運用單字與人溝通,在大約24個月時可用詞語溝通講話。那何謂溝通呢?子女會運用語言尋求協助,要求物件,或是用語言展視物件。溝通亦應帶有自發性,而非單方面的回應問題。故此,除了詞語學習外,家長亦應多留意子女的自發性溝通情況。
社交能力及社交互動障礙
一般幼兒在12 個月後會運用肢體語言,與別人互動,例如相望而笑,指著展示的物件,甚至發出牙牙語嘗試與人溝通。另外,除了肢體語言外,一般幼兒亦會透過模仿,與人互動。例如跟著拍手,張大咀巴等等。除此之外,幼兒亦會與人有眼神接觸,如直視別人說話。
認知及適應能力發展不良
當然認知能力較難觀察,但家長可透過觀察其子女有沒有較難適應事件的變化。例如轉換上學的交通工具,小孩是否會大發脾氣;子女會否不能適應新的班別,因環境的轉變而產生很大的情緒等等。
有限、重覆及固執性的行為及興趣
在玩樂方面,家長可多加留意子女是否只得有限的興趣,例如只喜愛車子,其他的都缺乏興趣,亦不願意賞試新的玩具。在玩樂時,重覆地玩某種玩具,沒有變化。例如不停轉動玩具,不停重覆開關玩具門。另外,家長亦可留意子女對玩具的玩法:他們是否只玩玩具的某部分,只有缺乏想像力的玩樂技巧,例如不斷轉動玩具或將它們排成直線。